什么是涅槃#
如果我们放下所有相关的概念,仅仅从之前的意识模型来分析,你就会发现,好像有一个看起来极端的意识状态,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,那就是——当显意识处于一个活跃状态的时,但潜意识却处于一个几乎寂灭的状态,最少要寂灭到不会产生任何信息,在那样的状态下,由于显意识完全不受来自潜意识的任何影响,将会得到彻底的解脱,这时候他的本性也得以完全的显露出来,那就是纯粹的空性,这样的一个神奇的意识状态,有一个名字叫:涅槃。
三种意识状态#
在古印度的修行界中,有这么一种说法,人的一生经常处于三种意识状态之中,分別是:清醒、熟睡、做梦。
这三种意识状态,对应的具体情况如下:
清醒#
- 显意识活跃
- 潜意识活跃
熟睡#
- 显意识关闭
- 潜意识低活跃
做梦#
- 潜意识关闭
- 潜意识活跃
第四种意识状态#
涅槃#
涅槃就是传说中的第四种意识状态。这种意识状态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未曾体验过,它的对应状态是:
- 显意识活跃
- 潜意识寂灭
涅槃是一种死亡体验#
前面我们说过,潜意识消耗了绝大多数的能量,它也负责了所有具体性的工作。当一个人进入涅槃时,那他将处于一个近乎死亡的状态。
佛经中有类似这样的说法,涅槃是一种死亡,或者说涅槃是一种死亡的体验。有些与涅槃相关的传说,也将涅槃与死亡绑定在一起,例如凤凰涅槃,凤凰涅槃的时候,得先把自己烧成灰,死过一次才能获得重生。
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,一个处于涅槃状态的人,把大量的生理监测设备给他戴上,我们可以根据涅槃的意识状态,来做一个推测:他的呼吸、心跳等生命特征应该是没了,脑波的话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,如果有的话将会是一种在普通人中从来没有见过的脑波,如果连脑波都没有了的话那就非常有意思了,这说明传说中的出世间的状态是存在的,这个意义就非常重大了,同时这也更加证实了涅槃是一种死亡体验的说法。
进入涅槃并不意味着你会彻底的死去。如果你的身体状态比较良好的话,你只会在涅槃状态中呆一会就出来,但是当你从涅槃中出来的时候,你会发现你整个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种变化之大就像是重生了一样,这就是涅槃重生的由来。如果你的身体状况特别差,正常情况下也活不了几天,这个时候你进入涅槃状态的话,就可能出不来了,会永久的停留在涅槃之中,这种涅槃也叫入灭或者是圆寂。
涅槃与圣人#
在全世界范围内,不约而同的有圣人这么一个概念。
但是大多数情况下,这个概念是一个主观的概念,也就是说它没有一个统一的、客观定义和达成集体共识,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群体、不同的时期,对圣人的定义可能有很大的分歧。
但是在古印度時期,对圣人的定义却是难得的统一、客观甚至是可量化的,古代印度对圣人的定义就是:是否有进入过涅槃。只要体验过一次,就能升级为圣人。如果你对古代印度有一定了解的话,就会发现印度很容易出圣人,尤其是佛陀所在的时代,那个时候的圣人,恨不得跟如今的大学生一样,满大街都是。在佛教的说法中,涅槃也是圣人与凡夫的分界线。如果按照古代印度圣人标准,来评判中国的传统圣人的话,老子有可能是,但孔子就不是。
涅槃的阶段#
在涅盤中,你潜意识中的那些被称为业的垃圾算法会被快速清除。当你从涅槃中出来的时候,会有一种重生的体验,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完全解脱了。
在原始佛教的理论中有四个果位。分別是:
须陀洹#
斯陀含#
阿那含#
阿罗汉#
这四个果位的定义分别是:经历过一次涅槃,兩次涅槃,三次涅槃,四次涅槃。只有经历过四次涅槃,才能实现完全的解脱。这个说法的可量化性虽然不错,但是跟意识模型和逻辑的匹配不是很好,并且也有发现某些案例并没有按照这个升级路线在走,所以更有可能的情况是:实现完全的解脱跟你进入涅槃前的状态和进入涅槃的时长有关。如果你进入涅槃前的潜意识中,所剩的「业」已经很少了,或者进入涅槃的时间比较长,那你甚至有可能一次涅槃,就达到完全解脱的境界。反之,则需要多次进入涅槃,但一般最多不会超过四次。
涅槃的分类#
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。
有余涅槃#
当你从涅槃中出来时,如果没有完全解脱,那刚刚经历的涅槃就是有余涅槃。
无余涅槃#
无余涅槃也叫究竟涅槃,当你从涅槃中出来时,如果实现了完全解脱,那刚刚经历的涅槃就是无余涅槃。